患者:女性,30歲,幼年因腦癱導致左下肢畸形。
二維數據 三維建模 實體模型
通過3D打印技術,能夠把整個左足的外形呈現,判斷畸形的程度,特別是對左足上的一些小關節(jié)脫位
與半脫位、內翻的程度等。從而對術中糾正角度起到指導性的作用,便于醫(yī)患的溝通及術前方案的設計。
患者,男,48歲,主動脈夾層(Stanford型)伴假腔血栓形成及右腎動脈受累。
二維數據 三維建模 實體模型 術后效果
將患者由CT掃描獲得的影像學數據,通過進一步精細化處理后,獲取精確化的空間數據,從而轉化重建為三維模型,
并結合3D打印技術成功將患者的主動脈瘤及真假腔等比例打印出來。經過計算機和3D打印模型的體外分別測量,手
術團隊將現有的商品型動脈覆膜支架在手術臺上進行體外人工修建,即目前國內外先進的覆膜支架“體外開窗”技術。
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和風險,達到精準醫(yī)療的效果。
患者:女性,33歲,車禍導致第二頸椎兩側橫孔骨折。
二維數據 三維建模 實體模型
通過醫(yī)學三維建模,把CT數據轉換成為三維數據,運用3D打印技術,能夠把第二頸椎和毗鄰的第一、
第三頸椎以及動脈的外形呈現,判斷骨折的程度, 特別是對第二頸椎橫孔內部動脈位置情況等。
從而對術中骨折打孔、復位起到指導性的作用,便于醫(yī)患的溝通及術前方案的設計。